(资料图)
16日,中消协发布《新能源电动汽车消费与公共充电桩使用情况调查报告》显示,消费者对充电收费价格满意度为72.6%,结算准确性满意度仅为60%,超七成受访者未进行预充值,普遍希望统一收费标准。日前,上海市消保委也在调查中发现,不同场所充电计费差异大,从1.05元/度到2.2元/度不等,相差一倍。
分析新能源汽车充电收费的价格差异,其实因素有很多。比如,不同城市、不同区域,电价本身不尽相同;很多地方的电价分为高峰期、低谷期和平时期,在不同时间段充电,价格也不相同;而目前市场上的充电桩品牌繁多,其充电效率有差别,收费自然也不一样。
但充电市场混乱就混乱在,车主并不知晓,自己实际买单的费用,是否就和这些客观因素造成的价差成正比?目前的市场,多是充电桩运营商自行定价,消费者只能“来了,充了,交了”,收费标准不够统一、规则不够明确,就容易让消费者产生顾虑,担心被“割韭菜”。
而且,新能源汽车充电市场不同于其他消费领域,更容易形成实质上的垄断。无论是线下买东西,还是网上购物,都可以货比三家,但是新能源汽车急需充电时,只能就近。举个具体场景的例子:如果有人包下一座商场及其附近的充电桩经营权,对于那些在商场消费的顾客来说,就容易形成强势的卖方市场。
很多地方的充电收费,其实还包含或半包含着停车费、服务费等。让充电收费透明,一个破解手段或许就是,参考一些地方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实行的“价费分离”政策,电价就按当地电网的实际价格来,其他附加费用则按周边市场标准和自身服务质量来定,从而形成既相互竞争、又兼顾公开公平的良性市场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上海市消保委在调查中还发现,有些充电设备不仅要求消费者绑定App并充值,还规定充值费用不能低于一定金额,否则将无法提供服务。对于类似的捆绑消费和附加门槛,也应该严格规范,违法违规的坚决剔除,全面维护车主的正当权益。
当然,统一收费标准,并不是说要一刀切地让全国各地、所有品牌一个价,这不现实,也不符合市场规律。有的充电桩品牌充电效率高、使用便捷、服务质量好,在形成一定口碑后,当然也可以适当溢价,市场的仍归市场。只是当下,我们需要先为这样的市场打造一个公开、透明、合理的成长环境。
今年2月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同比分别增长48.8%和55.9%,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6.6%。在“双碳”背景下,新能源汽车既是未来趋势,也是大众出行的优选。作为承接这一发展趋势的基础设施,充电服务只有不断提质增效,才能形成对燃油车的完整优势。规范新能源汽车充电收费标准,不能再等了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太平洋科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